2016年度《市民与社会·市长热线》直播访谈昨天开播。围绕今年市委一号课题“补好短板”,市委副书记、市长杨雄就“交通出行”话题与听众广泛交流。杨雄在节目中表示,正在全市铺开的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要形成长效管理机制,全市将再增1.8万套电子警察,同时提请市人大修订《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》。杨雄透露,到2020年公交专用道计划达到500公里、地铁达800公里。同时,要考虑建设相对快速的中运量公交线路,延安路将建中运量公交线,今年可以动工,预计明年开通。
交通问题,是世界上任何一座特大城市的永恒难题,上海也不例外。先天道路资源有限,拥堵越发严峻,种种围绕交通出行的短板问题日益突出。节目中,听众范先生就问杨雄市长,您被堵过吗?
【听:先来问杨市长一个问题,您有没有堵过车?杨:我啊?我也堵过车。听:那我们平衡一点了。杨:现在我们也不能拿警车开道了。(笑)】
当拥堵无序越来越普遍,甚至成为常态,上海从上周起拉开了大规模的交通违法整治,全警上街严管十类交通违法行为。对于这场最严执法,有听众认为“大快人心,早该严管了”,但更多人担心,“三个月的整治期后,会不会又是一阵风,来得快去得快?”杨雄坦言,全市4000多名交警,这段时间都很辛苦,包括机关后勤、派出所民警都压在第一线;但靠人毕竟有限,要提高信息化水平,要让“警力跟着警情走”。
【什么地方拥堵,交警要及时出现,因为堵的时候没有人来维持秩序的话,就会更堵。现在我们电子警察总的还不够,准备再增加,大概全市要增加1.8万套电子警察。除了固定以外,流动的我们在尝试,在一部分的公交车上面装了电子警察,现在装了100套,试下来对于乱占公交车道的现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。再扩大范围,我们也会认真考虑。】
针对有听众提出交通违法成本过低,200元起不到严惩作用,建议与上一年度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平均工资挂钩。杨雄表示,提高违法成本需要依法依规,目前已经提请市人大修订《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》。
【这个条例当中看怎么对违法成本有一个合理的界定。可支配收入到底以什么为依据,可以再听取各方面的意见,最后形成法律法规,依法执行。我们已经提交市人大,把新的要求、新的规范,包括这次严格整治以后形成的好做法,能够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。】
对于一直以来舆论热议的上海是否会实行单双号限行和收取拥堵费?杨雄表示,目前没有考虑,因为我们还有管理的空间和手段。
杨雄说,要真正解决特大型城市交通问题,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才是根本,但这也是现在最大的出行短板。听众沈先生就打进电话问,如何保证公交优先?
【听:比如我坐79、21路,高峰期间等了半小时,有一次整整40分钟。杨:公交优先特别要体现在路权优先,现在我们想在延安路搞一条中运量的公共交通线,把公交车道放在中间,路中对于保障路权的优先是有好处的。南北高架下是不是搞,我现在没有把握。我想今后绝不是这么一条。特别是地铁没有覆盖的一些主干道,就应该补中运量的、大容量的公交车。】
杨雄透露,上海现有300公里公交专用道,远远不够,未来规划中,2018年要达到400公里,2020年达到500公里。同时,轨道交通也要继续增能提效,目前通往青浦的17号线和到奉贤南桥的5号线延伸段都已在建,下一轮的轨交网络规划也考虑崇明。
【“十三五”计划准备增加216公里的地铁,到2020年可以将近800公里的线路。另外一个大家关心的就是现有的地铁怎么增能提效,这个还有一定的潜力,特别是中心城是不是可以把地铁的间隔放到3分钟以内,现在有的已经到2分多钟了。】
一个半小时的节目,杨雄市长围绕交通出行,与热线听众和阿基米德社区的网友积极互动,不避讳热点难点、交心底地坦诚交流。比如,有听众询问,总是拍不到车牌怎么办?杨雄说,上海实行拍牌制度,是为了严格控制总量,希望市民还是通过公交优先、使用新能源车以及分时租赁等综合方法来解决。再比如,有网友提出上海是否能对拼车、顺风车有鼓励措施?杨雄认为,网络约租车,上海鼓励创新但前提要依法合规,希望不要以盈利为目的,而是互惠互利。
杨雄说,任何一个政策、措施的出台,前期都要经过大量的调研和反复论证,努力寻找最优方案。他以如何缓解南北高架拥堵为例,一直以来各方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,有的提议关闭上下匝道、有的提出高架上再建一层,这些观点都有其合理的部分,但都不是最适合的。
【最难的就是最后的决策。因为一个方案没有十全十美,都有利弊,这时候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纠结,我们要统筹考虑的。有时候客观条件最优解已经没有了,可能是一个次优。我们是希望听到各种各样的建议,大家进行交流,然后找到相对比较合理的方案。】